自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经济界联组会指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前不久企业家座谈会上再次提及,再到中共中央政治局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会议中再度强调“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提法引人注目。
鲜明的变化在于“主战场”的转移: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自然源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冲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等,但更重要的是,整体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才是这一战略的曲中深意。
近年来,委内瑞拉、乌克兰大停电事故,让各国对电力系统的设备安全颇为重视。全球疫情的冲击,又加剧了各国对供应链安全的焦虑。
5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禁止为电力系统购买和安装一些外国零部件和设备。更甚,印度故意污蔑中国的电力设备和部件内含“木马病毒”。针对中国电力装备的封锁,似乎是曾经“核心技术垄断”的另一版本。
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叠加之时,“反求诸己”是一贯且有效的手段。那么,国家电网应该怎样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
作为经济发展的能源血脉,电力在国内大循环体系中具有很强的带动力。以变压器为例,一台变压器的生产能够带动上下游近千家企业复工。今年疫情期间,山东电工电气仅在角钢、电磁线等大宗原材料和变压器、铁塔等成品的运输方面,就带动781家供应商复工复产,实现产值61亿元。
电力企业参与国内大循环,首要的是通堵点、补短板。
500千伏葛上直流建设时,换流站设备100%进口,连草皮都是洋货。特高压开建前,国内绝缘子厂家只能生产330千伏及以下的瓷绝缘子,其他全靠进口。
以市场换技术,并不断修炼内功。如今,中国以特高压为首的技术已经进入“无人区”,核电主设备的国产化率超过85%,输变电设备也已实现贸易顺差,在2019年达389.71亿元。
巴基斯坦首条直流输电工程默―拉直流,采用国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66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设备国产化率在97%以上。为巴西人民源源不断输送电能的美丽山工程,是中国特高压技术出海的夺目名片。这些都证明中国技术、装备、施工和标准等全产业链完备,并具有“走出去”的能力。
但不可否认,我国在电力装备制造方面仍存在短板。一则电力装备向成套、高端升级仍有较大空间。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输变电设备进口多为成套设备及核心零部件,出口多为零部件,中国机电商会受理的境外电力成套工程项目金额top5都来自发展中国家。二则继电保护、通信、自动化等二次设备的核心部件也仍存在“卡脖子”风险。
有时候“短板”并非核心科技,而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习以为常”之处,更具迷惑性,像此前美国针对哈工大等中国高校禁用matlab软件。所以,电力企业补短板需要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自觉。
当然,“补短板”不能止于打破垄断、突破封锁,还要通过“锻长板”来培育新增长点、促进新循环。
中国大电网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交直流混联大电网,新能源渗透率在不断提升,电力电子化趋势也在不断增强。国家电网正处于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关键时期,亟需厘清新理论、升级新技术、培育新产业,以适应能源转型需求。
这个过程中,关键在于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实现产业升级。
具体来说,一个是从“0到1”的基础研究原创成果。
当下,电力行业已完成较容易的“并跑”,更难啃的“领跑”迫在眉睫。比如电力电子化理论体系、电力仿真平台升级等。
再一个是通过“技术赋能”的集成应用。
今年,国网发布“数字新基建”十大重点建设任务。从技术层面,中国已在5G赛局里抢占先机,北斗又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些国字号新技术为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更可靠的数字化底座。从电网层面,世界最强电网平台提供了新技术“应用场景”并取得成效,如国网已建成586座北斗基站并运用在基建、运检、调控等领域,5G的“超低时延”和“海量连接”赋能电网提升业务效率。
在已有优势上促进新技术与电网深度融合,需要国网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同建设能源互联网生态圈,通过1+1>2,进一步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培育产业集群。
畅通循环,需要“从0到1”“从1到100”的环环相扣,更需要腾笼换鸟、产业升级的置换能力。
作为国民经济保障者,国家电网还需要服务好市场主体,特别是对尽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的行业。
上海金山的一家集自主设计、研发、制造、组装于一体的超大型显示面板制造商,其产品广泛应用在国内外电子产品中,在疫情期间受到巨大冲击。随着“新基建”提速,该企业业务增长,用电需求增加。供电公司及时在线办理新装、增容等业务,上半年还为该企业减免电费636.45万元。
今年以来,国家电网不折不扣落实电费减免政策,切实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发布服务5G建设10项措施,承诺做好新基建的供电服务保障等。此外,国网加速布局车联网,年内将新建7.8万根充电桩,并在老旧小区、三四线城镇等下沉市场发力,缓解充电焦虑、挖掘内需市场、提振消费信心。
当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闭关锁国”,而是以内需体系的构建,完备产业链条、助力产业升级,以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做好自己的事情,说到底还是做好大家的事情。
这是一场持久战,在防御中进攻,在持久中速决,是奇观,是壮举,也是伟业。
做好自己的事情,识化危为机之机,为应时而变之变,成突围破局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