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价值体系中,第一位的就是“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样的界定绝非“赶时髦”。
理解泛在电力物联网为什么能、怎样能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更体系、更全面地把握二者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经济生活中,更多地体现为重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曾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这一组关系,是世界性、焦点性的问题,给了我们看待泛在电力物联网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切口。
1、新技术支撑电力市场建设、监管与调控
从电力行业本身来说,构建、监管、调控一个健康的电力市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泛在电力物联网在技术层面支撑这样的电力市场建设。
电网的两个重要物理性质决定了它内化于政府治理能力之中:一个是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中间环节――所以,电网自身要接受政府监管;一个是能源传输和转换利用的枢纽――所以,电网也是政府组织监管调控电力市场的重要抓手。提高政府的监管与调控能力,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放开两头,管住中间”,政府要管,电网被管。到底管什么、怎么管?新一轮电改的标志性文件中发9号文明确提及要转变政府对能源监管机制。具体来说,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机构措施手段的完善、电网的统筹规划、电价形成机制的理顺,特别是输配电价成本核定。科学的监管机制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不少专家谈及电改也常用类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的表述。但有部分声音将此曲解为拆分监管电网,这是对电网的统一调度、统一规划重要性认识不足,是照搬照抄,而非立足中国实际的解决方案。
泛在电力物联网所倡导、应用的一系列新技术,恰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优解思路。
智能感知、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这些泛在电力物联网中广泛应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A面便是电网自身的数字化和透明化。
海量的智能感知装置让全业务数字化成为可能;5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能够快速采集、计算、存储海量数据;区块链的算法加密和P2P等技术又让数据不可篡改。这些技术让电网全业务成为可视、可控、可信的数据流。“电网一张图”“一个数据用到底”,电网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更加公开透明,政府的监管能力也进一步提高。说白了,一度电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走了多少路、走得稳不稳、该花多少钱,不仅政府一清二楚,社会也明明白白。
新技术的B面同样有疗效。疗效在赋能电力市场的建设中。
电网担负着电力市场研究、建设的重要任务,新技术是市场建设、交易平台建设的基础支撑,也是硬核实力。在此前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中,确实存在技术导致的改革羁绊,比如百万级用户接入的高并发计算、市场主体行为分析滞后等问题。泛在电力物联网所使用的的新技术让海量数据采集、存储、计算、分析成为可能:通过新一代智能电表实现分时计量、远程自动采集数据,在线实时监控市场运行状态,多维度量化分析市场结构、市场主体行为,对市场集中度、串谋交易、滥用市场力等行为及时监控预警,这些支撑电力市场运转的新技术适应日益复杂的电力市场交易,也有助于政府对电力市场的调控。
2、大数据辅助政府市场活动的决策与服务
从另一个维度看,跳出电力市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深度挖掘用电数据价值,这能够辅助政府在其他市场活动的调控、决策与服务,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讲话中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用电数据的价值源于“用电”的广泛性、持续性和社会性。
广泛性自不必说,电网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到社会最小最基础的单元――家庭当中,市县镇村哪家哪户不用电?持续性也无需多言,如果不搬家迁址,哪块电表不是持续记录一个主体的用电行为?社会性更显而易见,电力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电力消费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士农工商、吃穿住用行哪个行业、哪种活动不用电?处处皆有,时时相伴,关联万物,用电数据的价值是一座富矿,也是政府精准施策、科学调控的一面镜子。
用电数据来做辅助决策其实并非什么新鲜事。就说最基础、最直观的全社会用电量,一直以来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在著名的“克强指数”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分析一地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再说电表用电数据,很长时间都是政府判断住房空置率的权威数据来源,也有部长曾经以此为科学统计,来质疑讲述“农村空心化”的返乡叙事。
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用电数据的价值正在“原力觉醒”。
一是更系统。曾经用电数据最多展现发输变配等电力环节,只知“修身”,不知“齐家”,更别提“国”与“天下”,如今用电数据要在“能源”,甚至“工业”的大背景下说话。在河南,能源大数据中心的建立,接入了煤、油、气、电、新能源等多种数据,实时监测,既实现了政府对能源规划、运营态势的监管,也实现了市场用能效率的提高和用能成本的降低。
二是更细分。曾经的用电量只分省看个月度季度年度、一二三产业等,都是大面上的数据,如今每一块电表的实时数据都上传“在册”,基于时间、产业、地域等多维度的用电数据更加细致、深度、个性化、场景化。在天津,“电力数据看经济”分析报告每月定期提供给市委市政府,并在细分行业、重点项目、战略产业、头部客户等用电量中引入了政策、社会环境等其他变量,提升了政府招商引资、行政决策、经济调控的精准度与科学度。在福建,军门社区的工作人员实时掌握各家各户的用电数据,监测老龄化社区里独居老人的用电变化,及时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拓展了社会治理的广度与深度。
这些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读数”实践,还为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生产了更有力、更实际的副产品――智慧城市建设、能源低碳转型、脱贫攻坚、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等等。
当然,无论是让行业更透明,政府监管更有效,还是让政府施策更精准,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助推意义,归根到底,是让市场各参与方更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让社会经济发展更高质量。落脚点,毫无疑问还是人民的美好生活。
润物细无声。做得太多,或者做得太少,都是经济学中,政府的两难选择。泛在电力物联网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式,是技术的深度挖掘与关系的适度调整。它固然有着部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真正有价值的答案,还应让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