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观察|特高压到智慧能源,城市电网从骨骼武装到神经末梢!

2023-05-20

万物互联的时代,一次大面积停电会有怎样的后果?不只是城市的夜景不再璀璨,也绝不限于交通、通信、商业受到影响,断电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就像是“心脏骤停”,没有“血液”供给的城市很快将陷入混乱与瘫痪之中。充裕、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成了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城市保障。用电力工作者的话来说:“想要电网坚强又智慧,就必须让电力系统具备硬实的‘骨骼肌肉’与敏感的‘神经网络’。”

特高压就是这“骨骼肌肉”中的重要成员。对于上海,特高压不是“新面孔”,早在2007年12月,±800千伏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线路就开工建设,三年后这条上海地区的第一条特高压线路正式建成投运。此后的若干年中,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压交流线路、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线路,这一下一上的两条线路分别建成投运。至此,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一个特高压交流环状网。


“特高压直流就像点对点的高速公路,四川向家坝的水电通过直流线路一路送到上海,中间没有进出口,好处就是输送距离远、输送量大、损耗小。”国网上海电力的工作人员说,“特高压交流网的意义就在于,把长三角各个城市相对独立的‘小网’整合成了一张‘大网’,长三角电网的联系不仅更加紧密,且提高了整体抗风险的能力,使得一个大区域的电网变得更加坚强了。”


为什么要发展特高压?上海近十年的全社会用电量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面对长三角一体化、临港新片区等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上海未来对于电力的需求有增无减。而对于长三角的城市群来说,电力工作人员的一个比喻很形象,如果每个城市的电网就像是一只盛满水的碗,遇到电力故障的小石子投入时,很可能水会从碗里溅出来,但是特高压交流网让大家汇成了一缸水甚至是一湖水,小石子投入后,“可能只会有一些涟漪与波动,但很快就会归于平静。”


2019年上海的用电数据也显示,特高压送入的电量已经占到上海全社会用电量的21.8%,特高压这个“老朋友”就像是特大城市能源输入的坚强骨骼,将会为城市新发展带来更多的能源补给。与特高压一起,这两年,“神经网络”构成的智慧能源互联网建设成为了电网的重点之一。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附近的一座变电站内,深蓝色的主控大屏上不同颜色的数据正实时闪动刷新。据国网上海电力的工作人员介绍,进博会保电核心区内主要电站、线路、保电对象、保电资源等关键信息和数据均能以可视化、场景化的方式呈现。而支撑这样一套指挥系统高效运转的,正是泛在分布于西虹桥商务区的一张电力物联网。


据了解,通过区域电网内分布的数量庞大的低压智能感知传感器、智能配变终端、设备状态监测终端等“神经末梢”,电网运行的数据可以实时被采集掌握,继而帮助保电指挥系统这个“神经中枢”即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和用电情况,从而有效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着能源革命,风电、光电、水电等新能源等占比越来越高。但同时,新能源消纳过程中存在时空不定、瞬时峰谷波动大等因素,为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电网在功能形态上向智慧的现代能源服务体系演进。”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阮前途表示,在能源需求侧,电力柔性需求显著提升,电网企业需要通过更加灵活的服务来实现供给和需求平衡。在能源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双重驱动下,构建智能化的现代能源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上一篇:中电联:初步预计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3%!

下一篇:未来低压配电设备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