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0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13年,国务院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先手棋”,2014年强化放管结合,2015年将“优化服务”纳入其中,形成“放管服”三箭齐发、全面推进格局。
2018年,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放管服”改革的定位进一步明确: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的战略举措;是妥善应对风险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需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面向全球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需要;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的需要。并明确提出“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放活微观主体,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等一系列工作任务。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大幅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公正监管,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要求。
2015年:解决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管得过死,重审批、轻监管等问题。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靠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清障搭台。
2016年:解决投资创业和群众办事门槛多,审批过程手续繁、收费高、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简政、减税、创新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进一步优化服务。
2017年:“五个为”,即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
2018年:除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等的项目外,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不再保留审批和许可;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坚持对新兴产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生态,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
2019年: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大力压减行政许可和整治各类变相审批,着力打通企业开办经营和投资建设这两大重点领域的堵点,协同推进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和“放管服”改革;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推动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对重点领域进行重点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持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等。
简政放权方面:不断放宽市场准入,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改革商事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等。
放管结合方面: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对新兴产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等。
优化服务方面: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服务效率,有效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等。
总之,“放管服”改革正在与大规模减税降费,特别是由点到面推开的“营改增”结合起来;与对中小企业实行普惠性优惠政策、清理涉企收费和降低融资、用能、上网、物流等成本结合起来;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起来,协同发力,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