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揽入局 腾挪“方寸”间 |数字化电网时代的“变”与“不变”

2023-05-20

这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变革,又是一个驻足当下的抉择。


数字化浪潮席卷而至,随之而来的,是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的深度交融。深化“大云物智移链”等技术在电力领域的融合应用,已成为当下电力行业谋求转型、开拓新机的应对之策。


长年扎根一线的南网深圳供电局输电管理所线路班班长杨兴,至今谈起巡检工作的颠覆性变化依然难以置信。这位每年巡线行走路程近2500公里的“高空舞者”,竟真正开启了“人在‘家’中等,数据‘送’眼前”的“白领模式”――为杆塔上的监测装置置入AI“大脑”,让影像记录通过5G网络实时传送,巡检人员坐在电脑前便可监测设备运行。“过去,户外输电线路的传统人工巡视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如今只需2个小时,外力破坏等风险实时识别准确度达90%,大幅降低人工图像处理工作量近80%。”


输电线路巡检,是电力行业最润物细无声的基础性工作,而今却成为拥抱“AI”等前沿科技最广泛的应用场景。在这背后,既有传统行业对新兴技术的主动拥抱,更有电力“懂行人”的躬身入局,共同在数字蓝海中寻找到新的发展之路,加速着电力行业的变革进程。


1、效率之变:旷日持久的技术突围


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的发展目标,并非电力行业转型新题。


放眼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于2015年已全面完成了无电地区的电力建设工程,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实现人人有电用。不仅如此,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22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733393千米,足足能绕赤道18圈。


全民通电意味着输电线路翻越高山峡谷,跨过江河湖海,即便是高寒的世界屋脊,也能与全国各地连为一体。而这也意味着,在为更多人口提供优质电力服务的同时,繁复、庞杂甚至危险的线路巡检成为必须。


即使进入电网建设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巡线这一最传统的巡检方式依然“受用”。徒手攀登巡检电塔,随身携带压机、架空线等“重型武器”负重前行,是巡线人员“无死角”作业的常态。在夏季,应对铁杆烫手、高温作业的挑战,在冬天,忍受寒风凛冽、剧烈晃动的艰难,如何用智能巡检代替人工巡检,成为从业者发自内心的企盼。


“电力行业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最近十年。”31年扎根一线的国网泰州供电公司智能运检中心负责人戴永东感受颇深,无论是机器人、无人机的应用,还是杆塔、导线上可视化摄像头、测温测风传感器的使用,都在为“智能巡检”增加着新的维度。


然而,彼时的“智能化”依然高度依赖人工。每次待无人机巡检作业后,所拍照片依然需要人工筛查进行缺陷判断,一个市县级供电公司的日筛查量高达五六千张,而这还是设置15至20分钟拍摄间隔的结果。隐患排查同样依托事后分析,及时判断、解决线路故障依然难以“摆脱”人力的因素。


而这一切,在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随着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的确立,发生在电网领域的这场旷日持久的技术突围变得愈发触手可及,传统输电人“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的巡检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2、格局之变:“懂行者”的躬身入局


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世界级的业务难题,应对之策唯有深耕电力的工作者与拥有数字化专长“懂行人”的躬身入局。


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注定是一个共建的结果。“懂行人”华为秉承着“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的理念,正同合作伙伴在加速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征程中,不断释放着数字蓝海的新的价值。


2019年9月3日,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ICT实验室成果发布会,展示双方在国内电力行业乃至全球首次应用的多项技术成果。包括深圳供电局在电力行业首次应用华为鲲鹏处理器生态体系和自研应用迁移平台,在电力行业第一次运用华为物联网端侧技术,基于华为�腾AI处理器的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搭载深圳供电局自研算法,电力行业首个人工智能物联网架构等等。与此同时,更多高价值场景化的解决方案,也同步全国多地加速落地并形成标杆效应。


华为联合南方电网,引入了物联网的架构打造新一代智能配电房。通过开展智能配电房融合平台及新型配网智能网关研发,实现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对配电房各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测、智能监控及趋势分析。


在贵州扎佐变电站,创新使用智能变电站运检方案,已实现对监控区域的全天候实时监控及录像,并具有远程控制、报警联动、历史录像回放、系统管理、智能检测、分析和识别等功能,使电网用户第一时间掌握重要监控区域的异常情况,并通过端侧高清、边侧智能,实现变电站智能巡检方案的演进,进一步提高巡检效率。


在中山供电局,在无4G信号覆盖区域,通过引入“四无”摄像机,其优越的低功耗高集成度一体式微波模组,满足了“自组网”的技术要求,用最低的电能消耗,达成最佳的传输距离效能,输电杆塔上多了只智慧的眼睛,时刻关注着杆塔周边工地的高风险作业,及时预警和主动干预。有效降低90%外破风险导致的非计划停电,实现在无电无网环境中智能输 巡检方案的部署。


在陕西,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陕西段,已成功应用了基于5G微波专网的无信号区域智慧输电线路技术,实现了输电线路通道隐患和运行环境的全程自动采集、高效传输和智能识别,辅助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解决了提升巡检效率、降低漏检率等困扰输电线路高质量运维的重大难题。


3、使命永恒:以人为本始终未变


这个时代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身在其中。


一方小小的模块,便可撬动行业转型的巨大效应。揽“AI”入局的数字化电网时代,正贴合生产业务场景、瞄准行业核心痛点,腾挪“方寸”间,令数字化技术在传统行业落地生根。


自此,拥有AI的守护,电力巡线人员不用再感受人烟稀少的茫茫林海,不用在烈日寒冬中感受极限挑战,不用在看似云淡风轻的高塔上行走作业;而万家灯火的背后,自此也便有了更加安全、可靠、稳定的供电体验。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唯快不败”成为一种风潮,而产业智能化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耐心与倾注。正如138年历史的电力工业,既是一个拥有服务人民精神信仰的传统“老”行业,也是一个积极主动拥抱变化的时代“新”生力量。双重使命下,乘着数字化转型的东风,破浪前行的电力行业,同深耕行业智能化升级的参与者一道,在汹涌数字化浪潮中保有以人为本的初心,驶向更加广阔的航域。


未来已来。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AI正同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形成关联,更好地促进电力行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这是属于“懂行人”的时代,“懂”即沉浸其中,源于洞悉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和挑战;“行”意在专注专业,基于对电力行业客户需求和痛点的深刻理解。由“懂电力”“懂客户”躬身入局,发挥“懂数字化”的专长,华为致力于成为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可信赖的“懂行人”,为实现“比特与瓦特深度融合的电力数字世界”奋进。


有理由相信,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深耕行业的工作者和深入行业核心场景的“懂行人”,将通过彼此的付出和探索,共同点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智能未来。


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上一篇:增量配网与省级电网企业结算不畅,价格机制“卡”住增量配电改革!

下一篇: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两次“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