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0
与当年“四万亿”相比,新基建的“新”,体现在数字化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构成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催生出产业链上下游无数的投资机会。
与此同时,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消费互联网所取得的亮眼成绩,不仅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催生出许多商业新贵,他们在掌握流量红利的同时也积累了足够丰富的数据资源,并以此探索出更多的商业模式。
当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产业的融合不断加深,在为传统产业加速赋能的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即具备技术,又深入产业的创业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工业制造业领域,更是如此。
工业互联网究竟代表着什么?这个领域能否像消费互联网那样诞生出新的独角兽?通过梳理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或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工业互联网从何而来?
不管你是否为从业者,相信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并不陌生。这个最早由通用电气(GE)提出概念,发端于制造业,却因为联手了IBM、思科、英特尔与AT&T等IT企业,变得更为性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GE旗下的Predix一直被业内人士看作是行业的标杆性物种:从建立平台,到万物互联,再到成立GE Digital并将原有软件及IT职能部门并入,建立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能力,这家美国老牌制造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所进行的每一步探索,都为后来者提供了参考,或是教训。
虽然2018年GE出售Predix及其数字化部门,引来了业内的无数讨论,GE挥泪斩马谡的做法,让从业者们纷纷看衰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但在今天,我们从发展的角度回头看,GE让其数字资产业务和Predix自由化的在市场上经营,并逐步摆脱其业务上对于GE集团的依赖,反倒是更为灵活高效的做法(集团战略变更及财务因素,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回到工业互联网的初衷,其实若按照英文“Industry Internet”来看,很难说这个概念究竟是工业领域专属,还是更适用于现阶段更为火热的产业互联网。但从GE所提出的“the power of 1 percent“的理念,以及具体落的行业来看,在航空、能源、医疗健康、铁路、能源等全球产业体系中,节省百分之一能够带来的潜在价值毋庸置疑。于是,这个最初起源于工业制造业领域的概念,也深入到产业中去,让未来的发展具备更多的想象空间。
将目光拉回到中国,2018年3月工业富联的闪电过会,让工业互联网以一种更具冲击力的姿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诚然,彼时国内早已涌现出不少平台型产品,也陆续有对外赋能的案例曝光,但资本层面的大动作,更容易让人感受到行业蠢蠢欲动的生机,也从一定程度上给予一级市场以信心。
如上如所示,我们盘点了2019年市场上获得融资的工业互联网领域相关企业,发现获得融资的企业一共有30家,其中还有少数几家当年获得了两轮融资,虽然较2018年的40多家(企名片数据)相比略有下降,融资轮次也较多地集中在A轮,但整体还是呈现出向上发展的势头。
当政策、资本都向同一个方向聚拢时,产生的动力是强劲而迅猛的。但工业互联网究竟长什么样子,新入局的投资人又该用什么样子的逻辑去看待这个行业,是个复杂的问题。
工业的互联网or工业互联的网?
在厘清答案之前,不妨先看一组数据:赛迪智库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到,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逼近7000亿元大关,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491.2亿元,上升至696.1亿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之间的规模差距,超过了10倍,那么平台之外的究竟是什么?
先简单地抛出观点:平台之外的产业规模,涉及到了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经济各产业链上下游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可以说是建设和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先决条件。
那么工业互联网究竟是如何实现的?不妨先参考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制作的平台功能架构图。
从最核心的IaaS层、PaaS层、SaaS层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其实与大数据平台的逻辑如出一辙。略有差别的地方是,一般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会沉淀在不同针对消费者的网站或者APP上,但工业制造业场景中的数据来源,则复杂得多,有来自不同设备的,不同生产流程和运营环节的,甚至是不同人的。
因此,与通常的大数据平台相比,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多了最底部的边缘层,用来采集数据、并进行数据的预分析与处理,这是实现工业互联网“数据+应用”的基础,也是做工业物联网与AI加边缘计算的方向所在。
由此,继续向上的IaaS层、PaaS层和SaaS层也就无需过多赘述了,在完成了最初的数据积累之后,后续在开发应用及服务时,才不会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原理看上去并不复杂,对着架构图仔细研究几家企业便能基本清晰,复杂的是平台搭建过程中所面临的具体情况。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面的制造门类和最完整的供应链,这的确是我们的优势。但在青桐资本毕英哲看来,短短30余年建立起来的制造业体系,在过去野蛮生长的过程中遗留下了短板,是草莽生长的,别说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建设了,能不能做好5S和精益生产,都得打个问号。“同行之间的发展水平有差异,不同行业之间的技术发展阶段更是层次不齐。这种千姿百态的发展状态,注定了我国在建设工业互联网的过程中,也需要不同的思考路径。”
基于此,我国工业互联网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采取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思路:原本自动化、信息化基础已经不错的大型企业,先实现内部的数字化转型,将“设计-供应链-生产制造-运输-销售“的全链路打通,通过建立数据中台的方式实现工业内部的互联互通,并将积累下来的技术对外赋能;而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SaaS服务,或加入产业集群的方式,抱团取暖。
我们总结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四类工业互联网企业类型:
第一类是BAT等传统互联网巨头。阿里推出了ET工业大脑;腾讯将工业列为腾讯云超级大脑的五个重点方向之一;百度则打造了百度云“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ByteDance也在这一领域开始了积极的布局。
第二类是传统的工业龙头企业,如富士康,三一、徐工、海尔等。他们把“工业互联网”视为转型升级的火车头。各家都推出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富士康的工业富联还登陆了A股,创下36天最快过会纪录。
第三类,是华为, 用友, 东方国信, 浪潮等头部ICT企业,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品牌和渠道优势杀入。
还有第四类,就是一大批拥有相关背景的创业公司,如昆仑数据、天泽智云,以及明势投资的全应科技和玄羽科技等。
“这四类玩家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以及实现路径各不相同。有做应用的,有做Pass层的,有从流程制造切入的,也有从离散型制造切入的,有做各类传感器和边缘计算的,也有做MES和围绕工业场景做ERP、CRM的,有从OT往IT融合的,也有从IT往OT切的,有做设备的预测性维护,也有从事网络协同制造和柔性生产的,总之各家有各家的解读和尝试。”在黄明明看来,现在大家都处于摸索尝试的状态,四类不同背景的玩家也选择了不同的细分领域进行切入,是行业发展处于早期阶段非常明显的特征。
达晨创投合伙人,工业互联网联盟专家,同时长期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投资人窦勇则认为,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从15、16年消费互联网热度慢慢降下去,到To B的大数据、企业服务兴起,以及现在的工业互联网,从行业发展的周期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阶段还处于初期阶段。我们其实没有必要给它下定义,只要真正做到‘降本增效’四个字,就是有价值的存在。”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窦勇接连投出了数联铭品、昆仑数据、美林数据等工业大数据领域具备代表性的企业。在他看来,如果从万物互联的角度来看,工业大数据其实变成了工业互联网生态中的一个细小分支,因为只有在实现互联互通的前提下,才有足够的数据去进行应用开发,数据的价值才能进一步体现。但不管是工业大数据也好,工业互联网也罢,只要来源于工业,最终反哺工业,便有投资的价值。
数千亿级工业互联网市场,能否跑出独角兽?
回到文章最初的话题,市场规模如此巨大的工业互联网市场,是否能够跑出独角兽?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立足当下,放眼未来。
透过窦勇对行业的观察,处于需求爆发前期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很难说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因为客户的需求是五花八门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也具有差异性。“纵使某些行业的需求有共性,也针对不同的企业,也需要去做相应的定制化开发,但‘降本增效’是永远的命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通过算一笔简单的经济账就能得知:2018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36万亿人民币,占GDP比重为40.7%,这意味着如果工业互联网能帮助传统产业提升1%的效率,那带来的价值就是3600亿。“尤其是中国传统工业市场的每个细分领域都是非常巨大的,无论是建设这些领域的工业互联网本身、还是做后期的智能运营,只要降本增效的效果明显,客户的付费意愿也回很强,当然会出现大的独角兽。”
对于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行业而言,未来究竟会发展成怎样其实充满了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工业制造业领域不会有一家独大,工业互联网同样也是。在数据渐丰的未来,围绕数据产生的业务与模式创新还将不断涌现,复杂的中国制造或许会在各个行业都出现基于互联网的新物种,即使现在无法预测全貌,在新基建的推送下同样未来可期。
上一篇:辅助电网生产,AR技术能做什么?